发布日期:2025-10-12 07:04 点击次数:168
好文3284字 | 8分钟阅读
作者:小明 | 编辑:萧炎
边界感小站寄语:“边界,不是墙,是给自由留的缝”
欢迎您的阅读……
一块成本不到1元的月饼,为何敢卖27元?当“天价月饼”沦为面子工程,我们是否还吃得出团圆的本味?从超市货架到三代人记忆,揭开月饼价格背后的消费迷思。
超市货架上的“月饼刺客”“啪嗒”一声,我手中的购物篮轻轻磕在了超市月饼专柜的边角上。一盒印着鎏金龙纹的月饼礼盒被撞开,露出里面整整齐齐排列的月饼,还有盒底那个刺眼的价签——278元。我下意识摸了摸口袋里的现金,这才想起自己一个月前在直播间看到的“同款”,当时主播还强调“原价398,今天只要168”。而现在,我面前的这盒月饼,标价278元,平均每块竟要27元。
展开剩余86%我蹲下身,仔细查看礼盒里的月饼。包装精美,每块月饼都独立装在金色小盒里,礼盒上还印着“限量珍藏版”几个字。但当我掀开其中一块月饼的包装时,却看到配料表上赫然写着“莲蓉馅(主要成分为莲子粉、白砂糖、食用油)”。这让我想起资料中提到的,一块传统莲蓉月饼的生产成本通常不超过10元,而高端礼盒的出厂价多在每块5-6元左右。
正当我疑惑之际,一位中年女士走到礼盒前,拿起一块月饼对着灯光仔细查看,然后皱起眉头:“这月饼每块27块?那这盒子里有多少个月饼?”我数了数,礼盒里只有8个月饼,总价278元,确实平均每块27元。中年女士叹口气,把礼盒放回原处,转身走向散装月饼区。那一刻,我突然意识到,这盒月饼的“真实成本”可能不到1元,而我们却为包装、营销和品牌溢价支付了27倍的“面子费”。
三代人的月饼情结我的思绪被超市广播打断,广播里正在播放中秋促销活动。我起身走向散装月饼区,那里聚集着不少年轻人和中老年人。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正在仔细挑选五仁月饼,他的儿子站在一旁,不时提醒他注意价格。“爸,您就买两块尝尝,现在这月饼太贵了,一块就要15块。”年轻人的声音有些无奈。
老人却固执地挑选着:“我年轻那会儿,一块月饼才几毛钱,全家人都能分着吃。现在这价格,简直是‘月饼刺客’!”老人一边说,一边把两块五仁月饼放进塑料袋里,眼神中透露出对往昔的怀念。
我注意到,老人挑选的散装五仁月饼,价格确实是15元/块。但根据资料,这类月饼的生产成本通常在5-8元左右,加上包装和运输费用,成本也不会超过10元。也就是说,老人花15元购买的月饼,利润空间至少有50%。
与此同时,在礼盒区,一位年轻白领正拿起一盒售价499元的月饼礼盒,对着手机拍照。礼盒上的“限量典藏版”字样在灯光下闪闪发光,盒内6个月饼,每块约83元。但根据资料,这类礼盒的出厂价通常不超过100元,也就是说,消费者实际支付的价格是出厂价的5倍左右。
这让我想起家中三代人的月饼情结:爷爷总说“月饼要传统,莲蓉五仁才对味”;父亲则更注重品牌和包装,认为“送礼得体面”;而我这一代,既追求健康低糖,又希望月饼能成为社交媒体上的“打卡神器”。这种代际差异,恰恰反映了月饼从“团圆食品”到“社交货币”的转变。
代购市场的“月饼暗战”在散装月饼区,我注意到一位穿着酒店制服的年轻女孩,正在向一位中年男性推销月饼。“这款月饼是XX酒店的高端礼盒,原价398元,现在我给您打2折,160元就能拿走。”女孩的声音轻快,似乎早已熟稔这套话术。
中年男性犹豫了一下,问:“这月饼真的没问题吗?会不会是过期的?”女孩立刻解释:“都是今年新做的,只是酒店销售目标太高,我们员工不得不自己处理。您放心,绝对正品,只是价格实惠些。”中年男性最终以160元的价格买走了这盒原价398元的月饼,每块价格从66元降到了27元。
这种“月饼暗战”在行业内早已不是秘密。资料表明,酒店月饼的目标群体之一是酒店供应商,这部分主要是“被动买的”。供应商卖不掉的月饼会以低于酒店采购成本的价格出给回收商,回收商再以2-3折的价格卖出。这让我想到,那些标价高昂的月饼礼盒,或许从一开始就是为了“面子”而生,而非为了“食用”而造。
一位消费者在社交平台分享:“去年买了款五仁叉烧月饼花了158元,包装盒占地方又浪费钱。今年同样的口味,换了简包装只要118元,实惠多了。”这反映了消费者对月饼价值认知的变化——从“送礼体面”转向“物有所值”。
双黄月饼“无蛋黄”的信任危机就在今年9月23日,广东一位网友在社交平台曝光了令人心惊的消息:其网购的“双黄纯白莲蓉”月饼中,竟一个蛋黄都没有。这款月饼售价398元/盒,每盒4个月饼,平均每个99.5元。网友提供的视频显示,一块印有“双白”字样的月饼被切成多份,但馅料里确实没有看见蛋黄。
9月25日,广州酒家回应称:“因为都是机械生产,不能百分百确保不出差错。”这句话引发了网友的强烈不满。一位网友留言:“机械生产不能保证无差错?那你们为什么不用人工检查?”另一位网友则讽刺道:“99.5元一个的月饼,连蛋黄都敢省?这就是你们的‘品质保证’?”
这起事件让我深刻反思:我们为“天价月饼”支付的溢价,究竟买了什么?是品牌、包装,还是虚假的“高端食材”?根据资料,一块双黄白莲蓉月饼的成本主要来自莲子和咸鸭蛋黄。莲子价格约30元/斤(每斤莲子可制作约10个月饼),加上糖、油等辅料,单馅料成本约3.5元/个。而蛋黄的成本更是微不足道,即便使用高品质的咸鸭蛋黄,每块月饼的蛋黄成本也不超过1元。
广州酒家作为中华老字号,其月饼系列产品的毛利率高达56.46%。这意味着,一块成本约10元的月饼,售价可以达到23元左右。而市场上一些所谓的“高端月饼”,售价甚至高达27元/块,成本却不到1元,这中间的差距究竟去了哪里?
月饼价格与价值的思考
月饼价格虚高现象早已不是新鲜事。资料显示,单块月饼的生产成本通常在3.5元至11元之间,高端礼盒出厂价多在每块5-6元左右。而市场上售价可达150元甚至更高的月饼,其实际成本可能仅2元左右。
这种巨大的价格差异,主要来自三个方面:一是包装成本,高端礼盒包装占比高达30%-60%;二是品牌溢价,星级酒店、奢侈品牌贴牌后价格翻倍;三是营销与渠道成本,广告费、经销商利润、直播带货等推高终端价。
更令人担忧的是,商家甚至通过“标价499元加高额运费”或“线下高价礼盒”等手段规避监管。例如,一些商家将月饼礼盒与茶叶礼盒捆绑销售,总价达536.4元;还有商家标价499元,但提示“拍数量3”,实际售价1194元。这些行为不仅违背了监管初衷,也损害了消费者权益。
月饼的“本味”与“面子”
在超市的角落,我看到了一个令人感动的场景:一位年轻父亲正带着女儿挑选月饼。女儿指着一盒售价198元的月饼礼盒说:“爸爸,这个月亮好漂亮!”年轻父亲笑着回应:“是啊,但月饼最重要的是味道,不是包装。”然后他转向散装区,买了几块不同口味的月饼,总价不到50元。
这一场景让我想起爷爷常说的一句话:“吃的是月饼,品的是团圆。”这句话道出了月饼的本质——它本应是连接亲情的纽带,而非彰显身份的工具。当我们为包装和品牌支付高昂溢价时,是否也忘记了这份团圆的本味?
月饼的“本味”与“面子”之争,本质上是对传统文化价值的思考。当我们为27元一块的月饼买单时,我们究竟是在购买一份团圆的礼物,还是在购买一种社会地位的象征?
回归团圆的本味
当超市广播开始播放中秋祝福歌曲时,我站在散装月饼区前,手中拿着一块5元的莲蓉月饼。我突然意识到,月饼的价格标签背后,是人们对节日的不同理解。有人看重它的文化传承,有人看重它的社交功能,有人则看重它的健康属性。
但无论如何,月饼的核心价值始终是团圆。当我们为月饼支付高昂溢价时,或许也应该思考:这份“面子”是否真的值得?那些被浪费的精美包装,那些被虚标的功能性成分,是否也在某种程度上稀释了节日的真正意义?
在这个中秋佳节,或许我们可以尝试一种新的方式:少些包装比较,多些滋味分享;少些“面子消费”,多些“真实情感”。毕竟,最珍贵的团圆,从来不需要用27元一块的月饼来证明。当我们回归月饼的本味,或许才能真正体会“千里共婵娟”的诗意与温情。
愿这个中秋,我们都能在简约的包装里,品尝到最传统的味道;在亲民的价格中,感受到最真挚的情感。因为,团圆的价值,从来不在月饼的价格标签上,而在我们与家人共度的温馨时光里。
注:本文基于真实事件改编,插图、人物对话及心理描写为艺术化创作
发布于:浙江省 上一篇:西亚卡姆险胜5比4,击败哈利伯顿获东决MVP,一票定胜负!_步行者队_1_CBA
下一篇:没有了
